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森林故事|孤独的帆影—致即将复航的小清河

来源:森林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自小喜欢看船,特别是“汽艇”,只要见到船就拔不动腿、挪不开眼。当然作为一个北方人,看到船的机会极少,多数的“看”也都是在电影和画书上。 见到真正的“汽艇”还是在上

我自小喜欢看船,特别是“汽艇”,只要见到船就拔不动腿、挪不开眼。当然作为一个北方人,看到船的机会极少,多数的“看”也都是在电影和画书上。

见到真正的“汽艇”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读小学四年级,我在大明湖乘坐了一次“大明湖号”游艇,它那流畅的造型、威武的身躯、特别是还有两层船舱和楼梯都令我无比着迷,站在甲板上看它乘风破浪,兴奋之情难以掩抑。

那时我父亲还经常订阅一些科技杂志,其中有一本叫《内河航运》(大慨名字,记不太清了)的期刊对我影响很大,不但加深了我对内河船舶的了解,还知道了“船闸”等一系列河道设施的作用和原理,也让我对南方地区随处可见的船舶充满了羡慕。

1986年春天,我与几个要好的哥们儿从济钢出发,骑自行车去遥墙镇以及北面的黄河转了一圈,无意中初识了小清河。去的时候根本没留意到它的存在,回来时走滩头坝子村一带,发现道路被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给截住,根据位置判断,这应该就是早有耳闻的小清河。彼时正是小清河最不景气的时期,河水几近枯竭且污染严重,河道十几米宽,也看不见明显的河堤,就像庄稼地里的一条普通河沟而已,只是河道比较直,可看出人工开挖的痕迹。河面上还有一个由树枝堆积起来的简易浮桥,北岸有一个粗木桩子固定它,桥头有根绳子牵着,应该可以旋转移动,桥横过去就可以过人,顺过来……应该是给船让路的,由此判断河里有船经过!因为浮桥是断开的,我们便沿河岸走向西边的公路,来到坝子大桥。那桥从公路老远就开始隆起来,高高地跨过小清河,也进一步证明了小清河能走船。

回来后查阅资料得知,小清河的名气可不小,它自古就是山东境内的一条黄金水道,也曾千帆竞渡,济南的官盐以及各种商品从渤海源源不断运到黄台码头,支撑起老济南的繁荣与昌盛。后来由于河水减少航道变浅,加之公路铁路运输发展较快,小清河航运便渐渐萎缩,只剩下数天一趟的从潍坊羊口港往返济南的运盐船。

此后我就多了一个心结——看看小清河的船。

1993年我家搬到了市区的桑园路,距小清河仅两三里远,空闲时间便经常带儿子去盐仓码头一带转转,一来给孩子增长见识,二来就是看船。这段河道因为靠近河务局基地,面貌还相对美观一些,但两边也都是土堤,河面也就一二十米宽,由于城区的众多明沟暗渠汇入,水质频遭污染。数年之内一直也没见到运盐的“汽艇”,但河岸北面有一座小型修船厂也算让我们见到了真正的内河运输船,只是这些船都是没有动力的驳船,复杂程度满足不了我的“船瘾”,所以还是心心念念的想看到真正的“汽艇”——其实是拖船。

老天不负有心人,几年后的某一天,我终于见到了一趟运盐船……然而它并没给我带来想象中的激动和愉悦,反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那是在将军路东侧的一段河道里,老远听见“咚咚咚”的柴油机声,我赶紧跑到河边去察看,发现从西面驶来一艘铁船:黑色的船身、老旧的驾驶楼、冒着黑烟的烟囱、还有褪了色的桅灯,很有些怀旧意味,可惜却构不成“风景”!只见河面上漂满了各种垃圾,黑乎乎的河水臭气熏天,杂草丛生的河堤比船楼还高,看不见两岸的任何景致,船速也就五六节,发动机“咚咚”了半天也没走出一里远,这样何时才能开到羊口港啊?这种“行船”让人好不心酸……望着渐渐远去的船影,我不禁想起莫奈的一幅油画——《帆船?夜晚印象》,一样的孤独寂寥,又多了一些惨淡……

此后我便不再去小清河看船了。1997年,小清河航运彻底关停。

在这之后,济南市对小清河进行了两轮大规模改造。疏浚、拓宽、美化加功能提升,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小清河终于变成了今天这般惊艳的模样:城区的河道已宽达七八十米到一百米,两岸全部是漂亮的石堤和石栏杆;宽阔的河堤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滨河大道,新建了各种公园、广场供人们健身休闲;沿河历史遗迹也都建成了保护性景点,五柳闸盐仓码头一带还开通了观光游船。城市污水一律净化再排进小清河,河水水质极大改善;南部山区加强绿化,泉水“供应量”大幅增加;上游修建了玉清湖水库,引来黄河水及南水北调水保障充足的水源。小清河自此成了一条真正的“清河”、大河,成了济南新景观。

由此我便想,这么大的一条河道是不是可以复航通海了?但遗憾的是,在若干年的时间里,河面依然空空荡荡。一般人都认为,北方缺水,不适合内河航运,这个观点已深入人心,所以即便小清河水量足了,短时间恐怕还不具备复航条件,当然肯定还有一些更重要的现实原因。我其实也属于“一般人”,尽管有情结,但没抱太大期望。

文章来源:《森林工程》 网址: http://www.slgcbjb.cn/zonghexinwen/2022/0224/683.html

上一篇:安徽省实施“金银森林”行动 集聚发展林生“金
下一篇:青海西宁森林覆盖率达36.5% 形成环城绿色生态链

森林工程投稿 | 森林工程编辑部| 森林工程版面费 | 森林工程论文发表 | 森林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森林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