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顺义计划2023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来源:森林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潮白河牛栏山段 摄影/李宗印 马坡城市森林公园 摄影/李宗印 温榆河顺义段绿道 供图/顺义区委宣传部 双兴城市森林 供图/顺义区委宣传部 望泉西里与梅沟营小微绿地 供图/顺义区委宣

潮白河牛栏山段 摄影/李宗印 马坡城市森林公园 摄影/李宗印 温榆河顺义段绿道 供图/顺义区委宣传部 双兴城市森林 供图/顺义区委宣传部 望泉西里与梅沟营小微绿地 供图/顺义区委宣传部 北京国际鲜花港 摄影/李宗印

本报讯(记者 王斌)《顺义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发布,标志着顺义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记者了解到,目前顺义区正全力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温榆河公园建设、潮白河生态绿轴建设工程、城市森林二期建设、休闲公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计划到2023年,顺义区实现创森目标。

《规划》围绕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五个方面36项评价指标展开。顺义区“创森”规划范围为全部行政辖区,覆盖区域总面积1021 平方公里,规划总体布局为“一轴一环百片区,三网三园千社村”的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

其中,“一轴”指贯穿顺义中部的潮白河及其沿岸森林;“一环”指环绕顺义的串珠状森林屏障;“百片区”指多年来保留、恢复的森林、湿地生态集中连片区;“三网”指顺义的河流林网、道路林网、绿道网络构成的生态廊道网络;“三园”指服务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城市公园体系、自然公园体系和乡镇公园体系;“千社村”指新城的机关单位、居住小区、工业园区等各类社区绿化,乡镇、乡村居民区绿化。

根据《规划》,2020-2022 年为建设期,要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全面提升顺义人居生态环境。顺义区林木覆盖率可提高到37.82%,城区绿化覆盖率可提高到69.8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可提高到14.79平方米,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可提高到82%。

2023-2026年为提升期,将不断提升城市森林建设质量和生态服务能力,持续改善游憩设施,丰富生态文化活动,建成生态空间总量适宜、森林质量显著提升、滨水森林互联互通的森林生态系统,全区林木覆盖率达3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69.9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15平方米,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3%。

2027-2035 年为巩固期,要进一步建设高质量生态空间,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形成城中林荫气爽、乡镇绿树相映、全域鸟语花香的美丽生态画卷,全区林木覆盖率稳定在38%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70%,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15.5平方米,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以上。

目前,顺义区正开足马力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温榆河公园建设、潮白河生态绿轴建设工程、城市森林二期建设、休闲公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

接下来,顺义区还将深入推进潮白河生态绿轴建设工程、森林湿地生态片区建设工程、村镇森林景观建设工程、绿色廊道建设工程、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工程、生态科普基地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打造三级新城公园体系,大力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将地方特色生态文化融入森林城市建设中,增加全区森林资源总量,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重点

新增8处小微绿地

边角地见缝插绿 小空间有大作为

近日,顺义区仁和镇劳动大厦西北角的小微绿地建成开放。绿地面积仅6300余平方米,呈反“L”形,包裹着劳动大厦的东部及南部,为大厦职工及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小微绿地内划分出道路景观区、安静休息区和观赏花园区,还特别设置了木质平台,供市民随时坐下来休息、读书、交流,带来亲近自然的感受。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小微绿地,今年顺义区将新增8处,总建设工程约3.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65%。“小微绿地的重要特征是规模较小,大多在1万平方米以下,且形态种类多样,集中在城市建成区,是城市双修的重要组成部分。”顺义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小微绿地时,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城市低效空间,见缝插绿,优化再利用。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打造精品园林,实现百姓的“推窗见绿”,满足百姓的健身生活需求,增加市民户外休息、活动、交流的公共空间。

文章来源:《森林工程》 网址: http://www.slgcbjb.cn/zonghexinwen/2021/0803/553.html

上一篇:松辽运河 东北经济转型的关键工程!
下一篇:安徽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 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超

森林工程投稿 | 森林工程编辑部| 森林工程版面费 | 森林工程论文发表 | 森林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森林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