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曾有一个迷人的名字——“长安”。周文年间,在此设都,建奉靖。武王即位后,建高靖,统称丰浩,西安简称“浩”即由此而来。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设长安县。长乐宫建于渭河南岸,阿芳宫和秦兴乐宫以北。高祖七年(前200年),建未央宫。同年,都城从溧阳迁至此地。 ,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寓意“长治久安”。自汉代以来,长安就在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长安文化也起源于汉代,吸引了无数中国人为之着迷。
也许古人对风水龙脉很着迷。一个又一个的帝王都在长安安葬了他们的陵墓。这些陵墓是他们登基后建造的,可能在他们去世时还没有完成。皇帝在位时,集齐全国之力,兴建陵墓,使这些陵墓不仅建筑技艺高超,而且在外观上也极具观赏价值,让人流连忘返。自汉代以来,都灵一直是长安的圣地,文人墨客常云集于此,登高望胜,留下许多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杜陵绝句》:“南登杜陵,北望五陵,秋水落日,光灭远山。”< /span>
杜陵也是汉代皇陵。据史料及相关调查,该墓的主人为西汉末年汉宣帝刘勋。整个墓地位于西安三赵村以南的都陵,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长约3公里。陵墓所在地原为高地。蒲河、浐河两河从这里流过,汇聚于此。汉代称此地为“红谷园”。韩宣帝刘寻年少时常到宫中游玩,红谷园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宣帝在成为皇帝后,在选择陵墓的位置时,就选择了这个地方。
都灵环境优美,保存比较完好。占地面积近120亩。古代为保护陵墓,用夯土围成厚墙,底宽9米。墓地以殿为门。大殿和伴殿长30多米,宽20多米,门口宽约6米。坟墓在墓地的中间。平面呈方形,一侧长120米,高30米。陵前有一古碑,并非汉代,而是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元所立。碑文清晰,写有“汉宣帝杜陵”。除此之外,杜陵还有十多处古迹。杜陵墓地还有睡堂、厕所堂等遗址。厕所大厅位于卧室的东侧。它由大厅、众多的房屋和庭院、小房子和储藏室组成,并有完善的地下排水设施,如地漏和矩形、五角形排水管等,这些排水沟仍然可见。
在汉代,有的皇帝和他的皇后葬在一起,有的则没有。一个皇后被葬在了杜陵。这里要说的地方,就是汉宣帝的墓地。一般来说,皇陵和后陵都在不远处。汉宣帝一生有两个皇后,葬于都陵,离他们很近。汉宣帝被皇后一同葬于都陵。她被安葬在宣帝墓东南575米处。历史上称为“东园”。墓地呈方形,边长330~335米,墙基宽3.4~3.7米,东南、西北、北各一门。每一扇门的形状,都与玄帝陵园大致相同,只是略小了一些。封土呈桶状,底面145~150米,顶面45米,流高24米。墓地西南侧还有寝殿、盥洗殿遗址,形状结构与宣帝墓地相似。
另一位皇后是徐皇后。她是汉宣帝的第一任皇后。因为她死得早,所以没有和汉宣帝一起葬。她的墓地史称“小陵”,俗称“少陵”,位于都陵以南七八公里的长安县大昭乡司马村。因比都灵小,后人称其为少灵。或许与少陵源名称的由来有关。少林墓的封土规模比帝王陵略小,也是桶状。贮藏土为三层台,象征着仙人居住的昆仑山。高22米,底部东西长134米,南北长139米。
古代帝王的墓葬都有自己的陪葬人员,而这些人的墓葬就是墓葬。宣帝杜陵墓葬有很多,封印者有60多座,但实际数量远不止这些。陵墓东南部墓葬数量多,规模大,层次高。它们应该是皇室或高级官员的墓地。陵墓北侧和东北侧的墓葬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少,地位和地位也比较低。据文献记载,被埋葬的分别是张安石将军、秉济丞相、建章魏未晋安上、中山哀王刘靖。 《汉都陵墓遗址》一书中记载的墓葬共有107座,但实际上数量可能不止这些。
1956年,都灵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100个重点遗址之一。
上一篇: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 森林面积2.2亿公顷
下一篇:国家森林公园内藏着这样一个幽静山村,等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