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的森林抚育措施
1.1 下层抚育法
下层抚育法,是指先砍除居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径级较小的濒死木和枯立木,并砍伐极个别的、粗大的、干形不良的林木。该方法不改变自然选择进程的总方向,基本上是以人工稀疏代替林分的自然稀疏,适用于同龄针叶纯林。在开展抚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利用间歇性采伐策略,给森林资源留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和恢复空间。如果不加控制,出现过度采伐情况,那么将会导致部分物种出现不可逆的灭绝状况,很多动物也将失去栖息地,从而导致森林整体的生态平衡被破坏。而要想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对森林的下层树木开展采伐工作之前,技术人员必须深入林区进行细致的调研,查明树木的类型及其生长状态。采伐时,要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确保周围的动植物不受影响,维持森林系统稳定。
1.2 上层抚育法
上层抚育法是指先砍除居于林冠上层的非目的树种,或形质不良、树冠庞大、经济价值较低的目的树种,并砍伐下层中密集和濒死的林木,采伐后形成上层稀疏的复层林。该方法改变自然选择进程的总方向,基本上是以人工选择代替自然选择,适用于针阔混交林、复层林、阔叶混交林。在采伐过程中,也要确保遵循客观规律开展工作,避免过度采伐。要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影响要素开展采伐工作。
1.3 机械抚育法
机械抚育法又称隔行隔株抚育法、几何抚育法,是间隔一定距离,机械地确定砍伐木的抚育采伐。此法基本上不考虑林木的分级和品质的优劣,只要事先确定了砍伐行距或株距后,采伐时大小林木统统伐去。该方法能有效解决人工操作存在的误差问题,同时能有效提高森林的抚育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支出。大量的工作实践表明,机械抚育法可以有效缩短森林抚育时间,降低人工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2 加强森林抚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中幼林抚育管理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
在营林生产中,对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应结合对林地、自然气候、苗木种类、生长习性等各项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选择适合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出中幼林抚育管理的应用价值。在抚育管理过程中,应从前期种植时期就制订长远的计划,期间对林地的杂草进行处理,合理调控幼林之间的间距,注重施肥管理,严控环境,降低对林木的伤害,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增强幼林自身的抵抗性,并对枝条进行修剪,及时处理枯枝、病虫害枝条等,为幼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林木的生长质量,扩大我国林地占地面积,丰富林业资源,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为各领域提供充足的林业资源,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提升林地经济效益,为改善各地区的生活质量、提升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奠定良好基础[1]。
2.2 完善森林抚育管理制度
在森林抚育工作过程中,科学有效的制度能确保工作流程规范化,因此必须完善森林抚育管理制度。首先,要革新工作观念,改善工作方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构建大数据工作平台,对森林抚育工作实施网络化数据交互,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上层领导者应深入基层一线,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聆听基层意见,并且善于做出改变,从而确保森林抚育工作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求。其次,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管理责任制,每一位工作人员要认真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必须要追本溯源,督促森林抚育工作顺利开展[2]。
2.3 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森林抚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森林建设和森林环境保护过程中,森林抚育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内容,做好森林抚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能确保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能辅助发展旅游业,这对于提高区域经济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关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部门必须加强对于森林抚育工作的宣传,让林区人民认识到森林抚育的重要意义,并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2.4 补植补造
补植补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林地有一定的要求,适合应用在林木成活率85%以下的林地中,会考虑到对幼林生长的影响因素,对人畜损坏影响因素与自然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区分处理。在补植补造前,专业的工作人员会对林地现场进行勘察,为林木种类选择、种植要求、林木分布情况等提供参考。结合实际情况,可选择均匀补植、局部补植等方式,建议选择适合的苗木补植,丰富林区林木种类,注重苗木混合搭配,增强林地美观性[3]。
文章来源:《森林工程》 网址: http://www.slgcbjb.cn/qikandaodu/2021/0708/516.html
上一篇:森林中营林技术的实施要点分析
下一篇: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