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森林工程中营林造林工作研究

来源:森林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营林造林工作是社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森林工程的营林造林工作的管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林业部门的管理水平,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林业发展的重视度,

营林造林工作是社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森林工程的营林造林工作的管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林业部门的管理水平,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林业发展的重视度,增加土地绿化的覆盖率,为我国的森林工程发展提供基础。

1 在森林工程中营林造林的重要性

1.1 防止土地沙漠化

经济的发展使我国森林的开采工作逐渐增加,对森林过多的开采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多发等等现象的发生,这为环境保护工作增加了负担。若忽略这样的劣质土地,任由其扩大,就会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营林造林工作的实施正好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1.2 减少水土流失

我国的地域范围非常大,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气候的差异性较大。当暴风雨天气发生时,大幅度强降雨破坏了土地的稳定性,泥沙混入江河中,造成河床堆积过多泥沙的情况发生,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大,生态被破坏甚至导致其失衡。为了减少水土流失的状况出现,国家开始重视森林工程中营林造林的工作。

1.3 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一方面,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及水平,开展了营林造林工作。这个工作开展的意义不仅仅增加了森立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满足其需求量。种植树木可以降低噪音污染,优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工作的开展,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提高,为后期其他植物的种植提供土地基础及资金的保障。工业及建筑业的发展都以木材为基础,所以重视营林造林工作可以帮助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局面。截止到2018年5月底,重庆市已完成287.2万营林造林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了年度计划的一半。

2 在森林工程中营林造林的措施

重庆市的主城区就是渝北区,地理位置处于西北处,在渝北区的境内有许多的风景名胜,如张关溶洞、玉峰山、碧津公园等等。渝北区的北部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中山;中部是海拔650米左右的低山;南部是200米左右的浅丘,地下物质多为沉积岩,其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在渝北地区开展森林工程的营林造林工作,不仅可以增加其森林覆盖量,还可以促进市区内其他企业的共同发展,使渝北区的经济有良好的发展远景。根据渝北区的现实环境情况给出以下几种开展营林造林的措施:

第一,育苗与种苗。在渝北区开展营林造林的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育苗与种苗,科学育苗可以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在育苗的过程中,要选择外形较好、质量较好的种苗进行科学繁育。同时渝北区市政府还要建立种苗培育的实验室,对种苗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及分析,得出科学的育苗结论,对其大力宣传,为渝北区的森林建造工程运行提供技术基础。

第二,给予森林资源保护足够的重视。在进行渝北区营林造林的工作开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原有森林资源的保护。要对原有的森林资源出台相关的保护、防范措施,保护原有的森林资源。在砍伐和开发森林时,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运用。

第三,清楚营林造林的工作内容。建设森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所以一定要先明确营林造林的相关工作内容,提高建设的效率。科学的种植及管理办法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增加渝北区的森林占有率,实现当地林木业的经济高速发展。另外,相关部门也要明确建设的重点内容,对其进行监督,提高森林工程的管理水平。

第四,增加营林造林管理工作的投入。渝北区林业局作为森林建设开展的主导单位,必须要加大管理力度,不断的创新森林树木的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同时,国家也要给予定向拨款,用于营林造林工程的建设,推动营林造林工作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森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重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同步协调进步。

第五,不断的改革创新营林造林的模式。由于渝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森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对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渝北区的环境特点为基础开展森林工程的营林造林工作;同时要增加当地人们科学砍伐的意识,不要盲目的开采。

第六,保证营林造林工作中的科学化施肥。树木的生长环境中,需要土壤提供的养分来作为其生长的基础,但是想要提高树木的质量,光靠土壤自身的营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定要重视科学化施肥。

文章来源:《森林工程》 网址: http://www.slgcbjb.cn/qikandaodu/2021/0620/463.html

上一篇:一只披着狼皮的羊
下一篇:森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森林工程投稿 | 森林工程编辑部| 森林工程版面费 | 森林工程论文发表 | 森林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森林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