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森林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在给学科发展带来历史机遇的同时,也使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凸现。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是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相比较于其他的硬性指标而言,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评价对象具有软性特征,因而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评价其真实水平。同时,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外在因素比较多,各个因素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不易独立区分,因此通常的做法是研究者选择一些可观察的替代物作为指标用于评估,这些指标包括报名人数、招生比例、录取分数、物质条件、导师队伍建设、培养过程、保障管理情况以及外部评价等。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成果,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对研究生群体的研究,而对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的研究涉及较少。
研究生是具有较强自我意识的群体,他们的基本素养、心态、知识储备、时间投入和意志力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其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展研究生个体的研究,对改进培养过程、完善培养质量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前,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的主要培养模式是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模式。在该模式下,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评估体系仍不完善,缺乏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型,导致无法有效、全面地评价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严重阻碍了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步伐。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森林工程学科的特点,建立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评价模型,促进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一、森林工程学科的特点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色
(一)森林工程学科的特点
森林工程学科是以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1]。学科密切结合林业建设、林业生产和林业科技发展需要的实际,逐渐形成了森林作业科学与技术及森工产品开发与检测、森工作业机械装备与林产品包装工程、林区道路工程与物流工程、森工管理与林业信息工程4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体系。以前,森林工程学科研究范围较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森林采运和木材加工来开展;目前,森林工程学科研究范畴在逐渐拓宽,并与相关学科进行了交叉融合[2],使学科现有研究范畴转变为以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保护、开发和利用为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
目前,森林工程学科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①学科面广。森林工程学科研究范畴包括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中的所有非生物工程,其范围涵盖种苗培育、植树造林、森林抚育、采伐集材、木材运输、木材加工以及林木销售等所有木材生产过程。将过去狭义的“森林采运”范畴,扩展到了广义的森林经营和木材生产、加工与森林管护领域[3]。②研究对象复杂。森林工程学科研究对象既包括森林个体林木,又涉及整体森林环境,其立地条件复杂多样,所对应的作业工具及方式也因地制宜地发生变化。③学科地位特殊。森林工程学科与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木材科学与技术和林产化学加工工程2个二级学科具有紧密联系,同时随着学科内涵的不断发展,森林工程学科与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学科的研究范畴也有颇多交叉,可以认为森林工程学科是林学与林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间的纽带学科,因而具有特殊地位。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色
目前,森林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具体目标是:掌握宽广的林业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森林工程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和翻译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
在森林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如下。①掌握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在一定的学术背景下,能够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内容,提出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5];②在毕业论文期间,了解相应科学问题的研究难点和关键之处,并在指导教师引导下,设计出详尽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③拥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学术勇气和科学敏感性,敢于挑战权威,并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具备检索、阅读相应的科学文献资料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分析、利用和评价相关的科学文献资料;⑤熟悉学术规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刊发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能够科学区分、对待和引用他人的发现、观点、数据和材料;⑥熟练地掌握与森林工程学科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阅读相关的专业书刊,具备基本的利用外文撰写论文的能力。
文章来源:《森林工程》 网址: http://www.slgcbjb.cn/qikandaodu/2021/0505/383.html